
經過多年的市場選擇,以及納入環球經濟市場以后,農副產品在技術和市場供求信息的全面開放,更有這兩年的經濟低迷,社會資本大量涌入養殖行業……整個市場形成了供大于求的現象,以上種種原因,整個中國養殖業已全面進入了一個“微利時代”。
目前,蛋雞養殖的一個周期約540天,除去所有支出后的凈利潤只有15元/羽;而羊的養殖周期約為400天左右,每只羊(技術好的)的凈利潤也約為100元左右;牛的養殖基本利潤還可以,但整個周期約為1000日以上,但利潤已不足千元……其它的養殖業也基本上如此,雖然這幾年豬市場還可以,但大量的進口豬肉和大量的社會資本紛紛介入……其未來的局面怎樣則可想而知。
“微利時代”的來襲,中國的養殖業該何去何從?這令人深思:中國的養殖業一直沒有和市場接軌,原先的市場信息閉塞,個別有資本的和技術優勢的掘到第一桶“金”。幾十年的市場開放,與全球市場接軌已成為必然趨勢。和養殖業比較發達的國家相比,我們才發現自己已相差甚遠:如美國生產一斤毛豬的成本約為人民幣2.8元/斤,而我國平均生產一斤的成本約為5元/斤左右,歐洲雞蛋的生產成本約為人民幣1.9元/斤左右,而我國的普遍成本約為2.8元/斤左右,還有我們禽肉生產料肉比最高為2.6:1,而美國約為1.8:1……等等。雖然他們生產的自動化和原料成本低,以及政府部門補貼是一個方面,但技術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。
我們是土雞養殖協會,我這里就以土雞養殖為例:我們有些會員生產1斤土雞(毛重)基本在9元左右,但漢中西鄉的一個會員就完成了協會7元生產1斤土雞的技術要求,還有稍高于7元/斤的,但更多的還是9元/斤左右的,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局面?我們做了全面的調研,結論如下:粗放式喂雞的會員成本大都在9元以上,自主式養雞的會員成本大都在8-9元之間,全面按協會要求精細化管理的成本大都維持在7-8元之間,而且精細化程序越高,其數值越低,而這樣的調查結果拿給專家看的時候,專家的一句話令所有人瞠目結舌:成本下降的空間還很大,合理的成本是土雜雞的生產成本約為5元/斤,土雞的生產成本約在6元/斤。
最后,專家說了這樣一句話:“作為社會組織,作為行業的領頭羊,你們的路還很長,要做的事情還很多”。
憑心而論,我認為我們協會是自我體系建設最好的協會,協會全體同仁都在用盡所有的心血為本行業的發展而努力,然而在專家的眼里,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,我們的目標還應該定的更遠,我們還需要把更科學的養殖方法提供給我們的會員。
由此,我想到我們全國的養殖業現狀,雖然有很多和我們同類的社會組織,但他們更多的是組合資源和分配資源,有幾個是為整個行業的有序發展在努力,有幾個為把整個行業發展需要的好技術推廣給會員?又有幾個能把行業利益作為社會組織利益的基本利益訴求?
“微利時代”要求我們有更好的管理技術和行業發展規劃,而這些,政府做不到,只能靠我們社會組織,以前的社會組織大多數都是政府有關部門組織設立的,只是為完成政府的相關事務,與行業無關,更提不上對養殖企業有哪些幫助。所以說各個行業中,有為公眾之心努力的企業應該組織起來,為自己的行業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,因為只有把整個行業組織起來,利用大家的齊心協力,完成在市場中的各個環節,如技術,銷售等等。也只有這樣,才能促進本行業的有序發展。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,只有通過整合資源,才能增加收益,然后把收益用于市場統一、技術的改進和行業的宣傳推廣等等,凡一個企業做不到的事情,讓我們的社會組織來干!
“微利時代”要求我們整個行業的同仁都組織起來,抱團發展,共創市場,因為“微利”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,而這趨勢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法改變,我們只能選擇去適應市場。只有我們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更加科學,才能使我們組織的全體會員在市場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,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的有序發展和市場的合理存在。
只有這樣,我們的行業才能生存,才能使我們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,而且能為國家提倡的食品安全盡自己的綿薄之力,這也是體現我們存在的社會意義。
“微利時代”來了,讓我們一起努力,共同度過。